id Software
摘要:以《德軍總部3D》、《毀滅戰士》、《雷神之鎚》等遊戲系列,
奠定了FPS遊戲類型的基礎,2009年被bethesda收購
美國開發商,主要的幾名成員,在1980年代末期是另一間遊戲公司Softdisk的員工,
在John Carmack研發出一種創新性的PC遊戲技術後,為了演示這個技術,
他們製作了瑪莉歐3代第一關的複製品,
並以他們當時製作中的遊戲《Dangerous Dave》代換了瑪莉歐的角色,
因此這個DEMO遊戲被命名為Dangerous Dave in Copyright Infringement
(版權侵權中的 Dangerous Da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mPlKmRyvQ
他們將該演示寄給了任天堂,請求授權將瑪莉歐移植到PC主機,
這是當時的PC主機硬體還作不到的事,
任天堂雖然驚訝於其技術呈現,但拒絕了這個提案
1990年他們運用該技術發布了自己的遊戲《指揮官基恩(Commander Keen)》系列遊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RSDBR-YQ8
同時也決定自己成立公司
他們原先把自己的團隊稱作「Ideas from the Deep」,
1991年成立的公司去掉了「from」,縮寫為id Software
由於與前公司Softdisk的合約,
初期有很多遊戲是延續在Softdisk的專案並交由Softdisk發行,
不久他們開始利用John Carmack新研發出的3D技術,
1992年製作了《德軍總部 3D(Wolfenstein 3D)》
最早的德軍總部遊戲,是1981年由Muse Software製作的2D動作遊戲Castle Wolfenstein
,但該公司於1987年破產,《德軍總部 3D》可視為是由該遊戲重製而成的3D遊戲,
獲得相當好評,被人認為是FPS遊戲始祖(不過最早期的FPS遊戲概念要追溯到1974年)
之後id software繼續專注於3D FPS遊戲開發,
1993年製作了《毀滅戰士(DOOM)》,
1996年製作了《雷神之錘(Quake)》,
兩款遊戲都發展成id software後來主要的遊戲系列
由於毀滅戰士的重要地位,早期的FPS遊戲也常被稱為Doom clones,
(就像roguelike、銀魔城那樣以遊戲名稱做為遊戲類型),
這個詞後來才慢慢被FPS取代,大約在2000年後很少人再使用,
或是僅用於那些使用DOOM引擎製作的遊戲
但四名聯合創始人逐漸分道揚鑣
Tom Hall在製作《毀滅戰士》時與John Carmack衝突,
並於1993年離開公司,加入了《基恩指揮官》及《德軍總部 3D》的發行商Apogee
John Romero則是在1996年完成《雷神之錘》後離開,
並與Tom Hall共同成立另一間公司Ion Storm
(駭客入侵Deus Ex開發商,雖然駭客入侵製作者另有來頭)
他本身的故事還不少,其中一些具爭議性,在此不談
Adrian Carmack因股份問題,在2005年離開公司
而掌握id software關鍵技術能力的John Carmack,
則是在2013年離職,並加入Oculus VR成為CTO(技術長),
2022離職成立自己的人工智慧公司Keen Technologies
idsoftware遊戲大多使用自己開發的遊戲引擎,也釋出授權供其他遊戲使用,
例如最初用於雷神之鎚3的id Tech 3引擎(早期也被稱為雷神之鎚3引擎),
就被用在《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等作品,
而奠定valve公司基礎的《戰慄時空(Half-Life)》,
最早期使用的GoldSrc引擎,也是從雷神之鎚引擎大幅改寫,
valve公司發行的《絕地要塞(Team Fortress)》則是源自雷神之鎚的MOD
2009年,id software被Bethesda Softworks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收購,
原先預計由EA發行的新IP作品《狂怒煉獄(Rage)》(metascore 81)
,也改由Bethesda並於2011年發行,
德軍總部系列在這之後則改由同一集團底下的瑞典開發商MachineGames負責開發
隨著2021年微軟收購Besthesda,也成為微軟旗下的公司
id software最新作品是2017起搶先體驗,2022年正式發布的
《雷神之鎚冠軍(Quake Champions)》,
以及2019年發行的《狂怒煉獄2(RAGE2)》(metscore 73)
未發售作品則有預計2025年發售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
steam上的遊戲:
指揮官基恩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9180/Commander_Keen/
德軍總部3D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270/Wolfenstein_3D/
DOOM毀滅戰士系列(部份系列作由其他廠商開發)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bundle/15366/DOOM/
Quake雷神之鎚系列(部份系列作由其他廠商開發)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bundle/27500/Quake/
狂怒煉獄RAGE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9200/
狂怒煉獄RAGE2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548570/RAGE_2/
------------------------------------------------------------------------------
2.[前Embracer Group旗下] 3D Realms Entertainment/原Apogee Software
嚴格說這間公司已經只剩下過去榮光的殘骸,由於與id software關係密切就順便提一下
摘要:與id software關係良好,靠著《毀滅公爵3D》確立自身地位,
但也因《永遠的毀滅公爵》走向衰敗,被Slipgate收購後已轉為發行商不再製作遊戲
Apogee Software於1987年在丹麥創立,創辦人Scott Miller自己也是遊戲製作者,
在MS-DOS環境下製作了幾款遊戲,例如1986年的Beyond the Tita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9mZ1XcNVk
但他很快的就更專注於發行業務,他積極運用一種特殊發行模式,
將一片遊戲割成多部曲,第一部以共享方式免費釋出,再銷售剩餘的兩部,
最初運用的是Scott Miller自己製作的遊戲《Kroz》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RsrFIOMxM
1991年Apogee製作並發行了第1部《毀滅公爵(Duke Nuke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zZcko3F50
而後Scott Miller找上了Softdisk公司中,後來成立id Software的那些人,
id Software的《基恩指揮官》及《德軍總部 3D》,
以及後來Remedy Entertainment的Max Payne 1、2代,都運用此模式發布並獲得成功
隨著id Software的成功,Apogee也開始積極製作3D FPS遊戲,
當時id software曾製作一款德軍總部3D的續集遊戲,但中途放棄開發,
Apogee買下了這款遊戲授權,
由1993離開id sftware後加入Apogee的id sftware前創辦人之一Tom Hall主導製作,
1995年以《黑社會的崛起(Rise of the Triad: Dark War)》名稱發行,
這款遊戲後來在2013年及2023年各重製一次,但重製版評價並不高
1996年,Apogee Software改名為3D Realms,同年發行《毀滅公爵3D(Duke Nukem 3D)》
,這款遊戲被認為與id Software的《毀滅戰士》、《雷神之鎚》,
同樣是FPS發展初期的傑出作品,隔年發表了續作《永遠的毀滅公爵》的製作計畫,
但是這卻成了遊戲史上留名的一場災難
由於緩慢的開發進度追不上遊戲業發展,中間多次更換開發引擎,加上其他諸多問題,
直到2009年,才由於開發資金耗盡正式停止開發,
隔年Gearbox Software買下了該IP,並與幾位來自3D Realms的成員,於2011年完成開發
,總計開發時間為14年又44天,為金氏世界紀錄最長開發時間的遊戲,
(雖然已經在2022年被ubisoft的神鬼冒險2打破紀錄)
最終成品也讓人極度失望(metascore 49)
1998年E3發布的第一個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7LqrB6rvo
2001年E3的新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lB2P1leRM
3D realm在Duke Nukem的爛攤子後,幾乎就不再製作遊戲,
2010年,一間新成立的公司Interceptor Entertainment有意製作《毀滅公爵3D》重製版
,初期雖然曾獲得已取得毀滅公爵IP的Gearbox,以及3D Realms的同意,
但最終在2011年取消開發,
2014年,Interceptor試著製作另一款名為《Duke Nukem: Mass Destruction》的遊戲,
卻被毀滅公爵IP持有者的Gearbox提告,最後該遊戲被改名為Bombshell,
2016年由3D Realms發行,但獲得慘烈的評價(metascore 43)
同年,Interceptor透過母公司SDN Invest收購了3D Realms,
後來Interceptor又更名為Slipgate Ironworks,
之後3D realm所發行的遊戲,不少都與Slipgate有關,
如2019年在steam上Early Access ,2024年正式發行的復古風FPS
《怒火:永世毀滅(Wrath: Aeon of Ruin)》(metascore 71),
目前也仍有幾款計畫中的作品,但Slipgate作品評價大多無法獲得高評價
Slipgate在2021年被Embracer Group旗下的Saber Interactive所收購,
但2023年被捲入Embracer重組,Slipgate與3D Realms都遭到大幅裁員,
2024年3月,Sabre Interactive商標及Slipgate、3D Realms等多個工作室,
被Embracer Group以2.47億出售給Sabre創辦人的新公司Beacon Interactive,
未來何去何從還需觀察
此外,3D Realms原始創辦人Scott Miller約在2022年宣布已不在公司任職
steam上的遊戲:
黑社會的崛起 前後3個版本(1994、2013、2023)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58410/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17140/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421490/
Duke Nukem 3D
由於Duke Nukem的IP已經被移轉給Gearbox Software,
Duke Nukem 3D原始碼也已開放共享,且有著眾多版本,
目前在steam買得到的是Gearbox於2016年發行的20th Anniversary World Tour版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434050/
3D Realm作為發行商品牌,主要發行由Interceptor/Slipgate等公司製作的復古風遊戲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earch/?publisher=3D%20Realms
2008年,Scott Miller的朋友在經過授權後,建立了Apogee Entertainment公司,
重製了包括《黑社會的崛起》在內一些Apogee時代遊戲的重製版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publisher/apogee
------------------------------------------------------------------------------
3.[微軟旗下] [動視旗下] Raven Software
摘要:早期發展與id Software息息相關,很早就被動視收購,
後來專責協助《決勝時刻》系列開發
美國開發商,1990年為了製作他們所構思的遊戲原型而成立,
1992年在Amiga平台發行第一人稱地下城RPG《Black Crypt》(由EA Games發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5JUOkfFcw
不久他們與id Software合作,1993年使用改良過的Wolfenstein 3D引擎(Raven Engine)
製作出第一人稱RPG遊戲《ShadowCas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3l8MybWu0
隨著id Software帶動了FPS遊戲熱潮,他們也持續使用id Software的遊戲引擎
並開始製作FPS遊戲,如1994年《CyClones》,
以及1994年起的《毀滅巫師(Heretic/Hexen)》系列遊戲,
1997年被動視以1200萬美元收購
被動視收購後的遊戲如2001年《傭兵戰場(Soldier of Fortune)》(metascore 70)、
2002年《星際大戰 絕地武士II:絕地放逐者(Star Wars Jedi Knight: Jedi Academy)》
(metascore 81)、2004年《X-Men Legends》(metascore 82)等,
都有著相對優秀的評價,也各自有續作問世
Raven亦持續與id Software合作,2005年製作《雷神之鎚4(Quake 4)》(metascore 81),
2009年製作《德軍總部(Wolfenstein)》,都是由動視發行,
但《德軍總部》評價銷售均不佳(merascore 72),Raven因而遭到裁員,
隨著id Software被Zenimax(bethesda母公司)收購,兩者之間原先密切的關係也告終
之後Raven不再有原創作品,
而是專門負責協助《決勝時刻》系列的開發,但大多只掛共同開發或是協助開發,
2017年《決勝時刻:現代戰爭Remastered版》算是主要開發,但畢竟只是Remastered版,
隨著微軟收購動視暴雪,Raven也納入微軟旗下,
但先前因Zenimax及動視雙方IP爭議而下架的《德軍總部》,目前並未重新上架
steam上的遊戲:
(原發行商SSI,steam上由專門發行老遊戲的SNEG games發行)
CyClones(原1994年遊戲)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464690/CyClones/
Necrodome(原1996年遊戲)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464680/Necrodome/
(Besesda/id software發行)
Heretic/Hexen系列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ub/439/
雷神之鎚4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210/Quake_4/
(動視發行)
Singularity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42670/Singularity/
Star Wars Jedi Knight系列(僅2款是由raven開發)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bundle/4373/STAR_WARS_Jedi_Knight_Collection/
決勝時刻系列(大多僅協助)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franchise/callofduty
------------------------------------------------------------------------------
4.[微軟旗下] [動視旗下] Infinity Ward(簡稱IW) / 2015, Inc.
5.[EA旗下] Respawn Entertainment
摘要:原《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製作團隊,在動視金援下成立了Infinity Ward,
並製作出《決勝時刻》系列,但後來因IP歸屬問題,IW許多成員或被解僱或主動離職,
加入由EA金援的新公司Respawn Entertainment,製作出《星際大戰 絕地》《泰坦降臨》
等作品,2017年被EA收購,之後搭上大逃殺遊戲風潮,《Apex 英雄》成為營運重心
我想,故事可以從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講起
在1998年《搶救雷恩大兵》上映後,史蒂芬史匹柏萌生了製作二戰遊戲的念頭,
創作出了《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系列遊戲,
其中2002年發行的第3作《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Medal Of Honor:Allied Assault)》
在id Software的介紹下,找上了當時還只有做過一款遊戲資料片的2015公司來製作,
該作相當的成功(metascore 91),也帶動了系列遊戲的成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6Q0z1cCg
但由於EA解除了後續合約,
2015公司中的一些人,在動視的資金援助(30%股份)下,另外建立了Infinity Ward公司
剩下的2015公司成員,則在2004年做出越戰遊戲《Men of Valor》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411330/Men_of_Valor/
IW活用先前的經驗,2003年製作出了未來將會比榮譽勳章名聲更響亮的新IP
《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簡稱COD)》,並獲得高評價(metascore 91),
不久動視宣佈收購Infinity Ward,並讓他們繼續製作COD系列
微軟也邀請他們,2005年發行的《決勝時刻2》(metascore 89)成為xbox 360的首發遊戲
,而2007年的《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則創下了另一個系列高峰(metascore 94),
但也使得Infinity Ward與動視,在IP所有權歸屬與分成等問題上出現分歧
2010年,動視利用雙方簽訂的合約條款,解僱了IW的幾名創辦人,
並藉此將COD的IP權拿到手,不久IW多名員工也隨之離職,
大多數都加入了透過EA資金來源,所成立的新公司Respawn Entertainment,
IW與動視之間也針對解僱及授權費用等問題,發起了多起法律訴訟,幾年後才陸續和解
之後的COD系列雖然評價明顯有所下降
(最後一部metascore超過85分的作品是2011年COD:MW3的88分)
但仍帶給動視暴雪極大量的利潤,並在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案中成為反對方爭論的焦點
近年的COD系列雖然仍大多由Infinity Ward負責開發,
但通常都是與Raven Software、Sledgehammer Games等公司共同開發
相對的,從IW成員中「重生」(respawn即重生的意思)的Respawn Entertainment,
在2014年推出FPS遊戲《神兵泰坦(Titanfall)》(metascore 86,EA發行),
2016年推出二代《泰坦降臨2(Titanfall2,改譯)》(metascore 89,EA發行),
都有不錯的成績,2017年,EA以4.55億美元,正式收購了Respawn Entertainment
正式加入EA後的Respawn Entertainment,
2019及2023年分別製作《星際大戰 絕地:組織殞落(Star Wars Jedi: Fallen Order)》
(metascore 79),及續作《星際大戰 絕地:倖存者(Star Wars Jedi: Survivor)》
(metascore 85)
2020年製作了VR遊戲《榮譽勳章:超越巔峰(Medal of Honor: Above and Beyond)》
,同一群人時隔18年後又再次參與了榮譽勳章系列製作,
可惜的是該作品評價並不高(metascore 66),
而榮譽勳章也早被EA games宣佈不會再有正式續作
反倒是2019年推出的免費大逃殺遊戲《Apex 英雄(Apex Legends)》
雖然是從泰坦降臨2世界觀發展的衍生作,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功(metascore 86)
在2021年宣佈擁有超過1億名的玩家,
直到2023年仍然在STEAM平台創下過同時上線60萬人的紀錄
2024年2月,EA宣佈取消一款由Respawn製作,尚未公佈過細節的星際大戰FPS遊戲,
除此之外Respawn似乎還有一兩部作品開發中,但均未明確公佈
Infinity Ward在steam上的作品:
決勝時刻系列早期為主的作品,包括1、2、4(MW)、MW2、MW3、Ghosts、IW,
另外有些是多公司共同開發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franchise/callofduty
Respawn Entertainment在steam上的作品:
STAR WARS 絕地:組織殞落 / 倖存者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bundle/33658/STAR_WARS_Jedi_Bundle/
榮譽勳章:超越巔峰(VR遊戲)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402320/Medal_of_Honor_Above_and_Beyond/
泰坦降臨2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237970/Titanfall_2/
APEX英雄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172470/Apex/
------------------------------------------------------------------------------
6.[SONY旗下][前微軟旗下] Bungie
摘要:早期曾製作過Mac平台的FPS《Marathon》及即時戰術《殺無赦》等遊戲,
後被微軟收購並以《最後一戰》系列聞名,重新獨立後以營運《天命》系列為主,
2022年被SONY收購
美國開發商,成立於1991年,不過第一款遊戲Gnop!
在公司成立前的1990年就已經用bungie名義發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Av93-ehx8
該遊戲本身是1970年代Atari街機遊戲PONG的翻版
bungie早期專注於MacOS的遊戲開發,如1994年的FPS遊戲《馬拉松(Marathon)》三部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DARJ-eAqU
雖然算是早期FPS名作之一,但由於早期僅可於Mac玩到,知名度較侷限,
近年才開放並移植到其他平台
1997年的即時戰術遊戲《殺無赦(Myth)》(metascore 91)則同時在Mac及Windows平台發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Srgfe6pr4
《最後一戰(Halo: Combat Evolved)》原先是在1999年Macworld會場上,
由蘋果公司的賈伯斯發布了將會在MacOS及Windows平台發售的訊息,
但在開發期間,bungie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並將部份股份與殺無赦等遊戲IP,
賣給了Take-Two Interactive(2K和Rockstar Games的母公司)
2000年,bungie接受了微軟的收購,《最後一戰》也改為xbox的首發及平台獨占遊戲,
於2001年發行,直到2年後才移植到MacOS及Windows平台,
該遊戲成為名留青史的名作(metascore 97),
2004年發行的《最後一戰2(Halo 2)》(metascore 95),銷售量再次突破1代,
兩款遊戲囊括XBOX平台上最暢銷的遊戲前2名
2007年,bungie恢復為獨立公司不再為微軟子公司,
但最後一戰的IP仍歸屬微軟所有,最後一部由bungie開發的系列作,
是2010年的《最後一戰:瑞曲之戰(Halo: Reach)》(metascore 91),
微軟後來另外成立343 Industries(2024年改名Halo Studios),專門用於製作系列作品
2014年,bungie製作出MMOFPS遊戲《天命(Destiny)》,
初期評價不算良好(metascore 76),
依2010年簽訂的10年合約由動視暴雪負責發行,但IP權仍歸屬於bungie,
這份合約在2019年提前告終,當時仍在營運的《天命2(Destiny 2)》
(2017年起營運,metascore 85)也從動視暴雪battle.net平台上下架,
改在steam平台上架並由bungie自行發行
2018年,中國遊戲公司網易以1億美元投資入股bungie並獲得董事會席次,
2022年,SONY以36億美元價格收購bungie
近年bungie持續營運及擴充天命2資料片,
雖然天命2在steam2023年度營收榜上仍維持在白金區,
但據傳2023年底的百人規模裁員,是由於營收較預期低了45%
2023年5月,bungie宣佈將會推出Marathon的同名新作遊戲,
但隨著2023、2024的兩次大規模裁員等消息,Marathon尚未得知何時會發售
steam上的遊戲:
馬拉松Marathon三部曲(2024年以免費遊戲方式釋出於steam)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398450/Classic_Marathon/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398490/Classic_Marathon_2/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398520/Classic_Marathon_Infinity/
Halo最後一戰系列前幾部作品(4代不是)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976730/Halo_The_Master_Chief_Collection/
天命2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085660/
------------------------------------------------------------------------------
7.[藝電旗下] DICE
全名Digital Illusions Creative Entertainments,
但DICE不僅是簡稱而是公司正式名稱
摘要:早期歷史較雜亂,收購其他工作室後推出的《戰地風雲》系列,
成為最重要的作品,2006年被EA收購
瑞典開發商,是由四名Amiga平台的開發者組成團體The Silents,在1992年成立,
最初的遊戲是1992年在Amiga平台上推出的彈珠遊戲《Pinball Dream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I-VvMZqCE
後來又製作了幾款賽車類遊戲,
如2002年在Xbox平台上的Rallisport Challenge(metascore 8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ryNKsN6vU
但現今對於DICE的認識,大多來自另一間公司
成立於1997年的Refraction Games,1999年推出了開放世界FPS遊戲《Codename Eag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d77DZQxGA
這款遊戲本身並不算成功,但是多人遊戲模式與可駕駛多種交通工具的想法,
持續到了他們打算製作的下一部作品:《戰地風雲1942(Battlefield 1942)》,
2000年,DICE收購了Refraction Games,並於2002年發布該遊戲,
這部作品獲得相當大的成功(metascore 89),
也引來了發行商EA的入股投資,2006年,EA收購了DICE
多年來DICE推出了許多代的戰地風雲系列,評價大多良好,
評價較高者像是2005年的戰地風雲2(metascore 91),
除了戰地風雲系列外,2008年推出了《靚影特務(Mirror's Edge)》(metascore 79)、
2015年推出了《星際大戰:戰場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metascore 80),
都有續作遊戲問世
不過公司管理階層已歷經多次更換,
例如Patrick Söderlund是Refraction Games的創辦人,
後來擔任DICE執行長、EA首席執行官(Chief Design Officer),
他已在2018年離開EA公司
最新作品是2021年的《戰地風雲2024(Battlefield 2042)》,
在推出時因BUG等因素飽受批評(metascore 68),
不過隨著後續改善,steam評價與線上人數都有回升,
目前已營運3年尚未正式宣佈下一部續作
steam上的作品:
戰地風雲系列(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 已於2023年下架,早期作品也沒上steam)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franchise/Battlefield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237980/
星球大戰:戰場前線II (這款的繁中頁面真的就寫星球大戰,有意見去找EA)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237950/
靚影特務Mirror's Edge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7410/Mirrors_Edge/
靚影特務:關鍵催化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233570/
------------------------------------------------------------------------------
8.[獨立] Crytek
摘要:用於演示的引擎後來發展成《極地戰嚎》第1作及遊戲引擎CryEngine,
但《極地戰嚎》的IP被UBISOFT買下並另外發展,之後主要作品為《末日之戰》系列
德國開發商,成立於1999年,最早可以說是從遊戲引擎起家,
他們在2001年E3上演示了一個名為《X-Isle: Dinosaur Island》的未成型遊戲DEM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jJWbtETeQ
而後這個遊戲被修改並於2004年以《極地戰嚎(Far cry)》名稱發行
(由ubisoft發行,metascore 89),
由於ubisoft取得了極地戰嚎的IP權,後續的極地戰嚎系列都不是由Crytek製作
Crytek也將他們所使用的遊戲引擎命名為CryEngine並釋出,
後續版本的CryEngine除用於自家遊戲外,
也曾被用於如《惡靈進化》、《天國降臨:救贖》等遊戲
Crytek另與EA共同以CryEngine,於2007年由EA發行《末日之戰(Crysis)》,
評價良好(metascore 91),也發展成系列作
Crytek也與微軟合作製作了2013年《崛起:羅馬之子(Ryse: Son of Rome)》
(metascore 60)等作品
2008年收購曾製作Knights of Honor等遊戲的保加利亞開發工作室Black Sea Studios,
並改名為Crytek Black Sea,
2009年收購已破產的英國Free Radical Design工作室並改名為Crytek UK
2013年從宣布破產後的THQ手上取得了《Homefront》的IP權後,
打算交由Crytek UK製作續作遊戲,但2014年起Crytek陷入財務問題,
相繼關閉了多個海外工作室,Crytek UK及《Homefront》IP也被轉移給Koch Media,
後來Crytek UK在Deep Silver發行商旗下被改組為Dambuster Studios,
於2016年發行《Homefront : The Revolution》(metascore 54)
Crytek Black Sea則在2017年被賣給了SEGA旗下的Creative Assembly,
改名為Creative Assembly Sofia,
後來開發了《全軍破敵傳奇:特洛伊(Total War Saga: Troy)》
與《全軍破敵:法老(Total War: PHARAOH)》等作品
2019年推出多人FPS遊戲《惡靈獵殺(Hunt: Showdown)》(獨立發行,metascore 81),
近年於2022年宣佈《末日之戰4》已進入製作階段,發售時間未定
steam上的作品:
極地戰嚎Far Cry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3520/Far_Cry/
末日之戰系列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bundle/28590/_Crysis_Remastered_Trilogy/
Robinson: The Journey(VR遊戲)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579820/Robinson_The_Journey/
崛起:羅馬之子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02510/Ryse_Son_of_Rome/
惡靈獵殺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594650/Hunt_Showdown_1896/
FPS篇就先到此為止,其他還有幾間雖然也跟FPS有很重大關係的,
由於遊戲製作類型比較雜等因素,可能會被我歸類在後面的3D遊戲混合區
--
我的歷年steam新品節試玩評測追蹤
https://go.shr.lc/3phLCFX
我的遊戲庫遊戲評分與進度消化
https://go.shr.lc/355X68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155.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eam/M.1731597714.A.DE2.html
1.[微軟旗下] [Bethesda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