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htx9: 推 06/11 22:09
https://vocus.cc/article/6843ccdbfd89780001a248e7
好久沒有看到這麼精彩的傳記了。
我一直對美國國內現今的衝突感到興趣,為何過往沒有解決?時常聽川普提及美國夢,那
過往那個充滿理想的美國夢年代,究竟為何呢?恰逢其時,這本《無盡之愛》,帶著我回
顧了那個美好的六零年代,讓我理解為何那個年代如此令人嚮往(儘管不一定跟川普所想
的相同),以及為何現今議題仍然燃燒,且如此讓人挫敗。
這本書敘事的方式很特別,採取聊天、討論、分享、書信、錄音、檔案、宏大歷史敘事、
私密對話等穿插交錯的方式,透過主角迪克.古德溫和作者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兩夫
婦在這段期間與甘迺迪總統及其家族、詹森總統和許許多多美國的男男女女的往來、政策
制定、社運參與,將他們與這些人們的友情、崇拜、忠誠、敬愛、信念、理想、機智、幽
默、挫折、悲傷與療癒,美國人如何面對這段過往,仔細地描繪了出來,讓我深浸其境,
閱讀不能自拔。
迪克的經歷很特別,既是窮困人家翻身進入哈佛法學院,從軍旅居歐洲的經驗,參與社運
的體驗,和金斯伯格大法官同學的經歷,以及對美國這個國家的體制與價值和人權的信念
,讓他在遇到那位能接下社會浪潮、決心利用白宮絕佳講壇推動民權運動相關法案的年輕
參議員、日後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時,毅然決然成為政治幕僚,從而成為開啟「偉大
的六零年代」的一員。
在讀這本書之前,對於六零年代我並不熟悉,印象最深刻的來自於過往看過多次的電影《
阿甘正傳》,對於當時的變化並不熟稔。但這本書引領著我理解這段過往,光是透過文字
,就能深刻體會到甘迺迪對於時人的魅力、激勵人心的能力。
他對垂死小鎮居民守護並改造家鄉的鼓勵,足以使居民矢志並成功拯救自己的家鄉。而他
對國家未來方向價值的許諾、藍圖和政策,既汲取了社會渴望改變的動力,也結合了美國
立國的價值,這個魅力使他身旁聚集了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身旁團隊均為從二十幾到四
十幾的幕僚,充滿了改變朝氣的動力。
而過往乍聽「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而是要問你為國家做了甚麼」只會覺得講幹話,
但透過閱讀,我才理解到這是他號召當時有夢的年輕人參與改變美國社會乃至全世界的口
號,他要帶著年輕人一起改變世界,給年輕人一個支點,他們將改變地球。迪克正是跟著
甘迺迪,寫下一篇又一篇打動人心的演說稿,為甘迺迪的「新邊疆」夢想奠下文字的基石
、政策的內蘊,甚至督促實現。
然而,甘迺迪出師未捷身先死,這令迪克及甘迺迪之弟羅伯特.巴比.甘迺迪等人悲痛欲
絕,深感壯志未酬,也與繼任總統之位的副總統林登.詹森衝突再起。然而迪克為了完成
未盡之志,並成為甘迺迪家族與詹森的橋樑,決定加入詹森政府,事實證明,他選對了方
向。
詹森總統既有國會多數黨黨鞭和行政經驗,也深愔如何和國會議員打交道和說服他們,以
及立法步調如何與社會動脈貼合,搭配他個人強烈風格、具有壓迫式的「詹森式說服」,
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強烈且堅定的信念與意志,源自於他年輕時代在德州致力於教育少數
族裔、想要改變他們生活的信念,他看見了稚嫩孩童眼中已被貧窮與歧視深刻影響,早已
黯淡無光,加上他父親平民主義和小羅斯福總統執政的信念,這讓他毫無懸念、義無反顧
地決心接續甘迺迪總統未竟之志,並推動他的「偉大社會」夢想。
迪克在此時成為詹森總統的重要文膽。針對解決種族歧視議題的多項民權法案,以及希望
改變國內經濟階級落差過大、結構性貧困問題的「偉大社會」政策理想,詹森總統憑藉高
超的政治手腕,與背後的堅定信念,一一在幕後化解阻力推動,而迪克優異的整合能力與
文筆,加上詹森融入自身經驗與信念的內容,在這些法案簽署前,化為一篇一篇動人心弦
的演說,並且贏得了多數人們的支持。
當詹森將美國獨立革命的時刻與民權運動的塞爾瑪事件當成美國歷史交匯的轉捩點,強調
此時不在僅關注國家安全、經濟與福祉,而是回歸重視美國國家核心的價值、本質與意義
的此刻,作為美國人要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一起克服不公正與歧視的歷史包袱,並引運民
權運動的聖歌,作為法案的演說的口號,堅定相信「我們一定會勝利」。閱讀詹森時代前
半的這些演說,也受到這股魅力與信念所動容,過往平淡刻板的紙上人物,成為了令人敬
愛的對象,如同迪克儘管崇拜甘迺迪,但在此時此刻,也無比敬愛詹森。
然而這些努力,在六零年代後半都化為泡影,也使得種族歧視、階級落差等問題延續至今
。毀滅這一切的,是那一場公親變事主的越戰,這不僅使得迪克與敬愛的詹森反目,民權
法案的效力也因詹森的聲望直線下墜而削弱,民主黨內部的分裂與競爭也削弱的改變的力
量,然而最重要的是社會上對詹森的反彈,以及共和黨人尼克森破壞詹森解決越戰困境的
陰謀詭計,使得詹森的多數努力功虧一簣。而能夠承接這個重擔的人,前總統約翰.甘迺
迪的弟弟巴比,也在成為能夠席捲旋風之前,跟馬丁.路德.金恩先後遭到刺殺,至此能
夠扛起重擔的政治人物皆已不存。六零年代的變革也至此告終。
此時因計畫得以進入白宮研究的作者,目睹了詹森時代後期的變化。他與迪克在許多議題
、人物(例如甘迺迪、巴比與詹森)和行動之間有著不同的看法,期間夫妻爭辯與針鋒相
對,卻發現這段挖掘自身過往經歷的這段歷史,意外地療癒、化解了雙方過往對於許多事
情的偏見,也更同情地理解了當時許多人們的行為,坦率地交流使得他們感情更加融洽,
對於六零年代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看到最後,我才發現,作者最終想把這本書完成的動力,除卻對於上述歷史和人們的深刻
感受和情誼,也因為他們經歷的六零年代發生的事情、努力要解決的問題,至今仍在上演
。這與我當初閱讀這本書之前,想了解美國狀況的想法有著一定的契合。
看完這本書,我曾經想過,如果壓垮改革的越戰,詹森當時能夠在退選後解決,不被尼克
森利用陳香梅(陳納德之妻)去干擾成功的話,是否美國國內的問題能夠有機會得到更好
的緩解與改變,而不致走上現今的方向?歷史沒有如果,但看完書,總是忍不住會去想這
個如果,因為總是忍不住深感惋惜,曾經擁有一位有魅力、另一位有手腕,且均有願意真
誠改變的領導者,卻因為一連串的刺殺、戰爭而錯過改變的契機,使問題延續迄今。
我也逐步能理解,為何政治幕僚身處高壓環境,但卻因為有才能所能發揮與實踐理想之處
,而願意留下來全力以赴。而我也為深沉有信念、願意放棄既得利益(詹森是德州出身)
,去努力改變深刻歷史結構性的領袖所折服,這種領導者正是我們我們渴望的,也不禁喚
起腦中2019年同婚法案通過的那個時刻。
真的好久沒有看到這麼精彩的書了,不僅能夠帶領著讀者進入美國那充滿夢想的六零年代
,理解美國夢的真諦,同時讓我們看到不同樣貌的領導者樣貌,塑造著我們對領導者的想
像,更能激盪起讀者的感情,不僅同情地理解書中的人們,也回應對自身現實的想像,而
對想從事政治工作的人、好奇政治工作的人,也能夠得到極大的滿足與認識。
這本真的太好看了,衷心推薦給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50.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49277756.A.714.html
方格子圖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