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圖文好讀版: 臉書:https://reurl.cc/Gn0z8Z IG:https://reurl.cc/4L9kAX 【推薦你讀這本書,如果你總覺得...】 1. 對心理諮商很好奇,不知道過程是怎樣? 2. 最近情緒一直很低潮,猶豫要不要去心理諮商… 3.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報名諮商,但心裡總覺得有點擔心。 【我學到的3件事】 1. 當內心的聲音打架時,該聽誰的呢? 我們每個人心裡,其實都有3種「聲音」,心理學上稱為3種「自我狀態」:父母、兒童、 成人,這3者交織在一起,形塑出我們的個性,也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相處 。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來自我們兒時最早學習的人—父母、老師、權威人物。他可能帶著批評、嚴厲、要求,當 然也可能充滿理解與溫柔,當我們對自己或他人說出「你應該……」、「這樣不行!」時 ,往往是父母狀態在說話。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當你感覺自己「像個小孩」,直接把情緒表達出來,或者特別想討好別人、尋求認可,這 是兒童狀態在運作,它承載著我們童年時的感受與反應。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當下的我,理性地看待事情,不被過去的傷痛或父母的影響左右,能夠思考、傾聽、評估 ,選擇最適合現在的行動。只有在成人狀態時,我們才真正擁有成長的空間。 ♪你會發現: 在兒童狀態下,我們重複過去的情緒; 在父母狀態下,我們複製別人的觀念; 而在成人狀態下,我們才能開放心靈、吸收新知、重新認識自己。 下次當你發現自己內心有很多「應該」或「都是他害的」時,可以試著問問自己:現在說 話的是哪一個「我」呢? 2. 成長,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帶著情緒前進 那麼,我們要怎麼讓自己更常處於「成人自我狀態」呢? 「尋求專業協助」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不過,很多人對諮商有誤解,總以為諮商師像「老師」一樣,是告訴我們答案的人,其 實不然;諮商是一段雙方「合作」的過程,且改變的起點永遠在你自己身上—你必須真心 渴望改變,才能走向成長。 以書中的蛤蟆先生為例:他一開始進入諮商室時,就像個孩子,期待諮商師蒼鷺能告訴他 該怎麼做、給他認同或安慰,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常常會把對父母的期待「帶進」諮 商關係裡。 但蒼鷺始終溫柔地把問題拋回去,問:「你怎麼看?你有什麼感受?」有一次,蛤蟆忍不 住爆發,對蒼鷺發火了。這一刻,看似衝突,其實是非常珍貴的突破,因為他終於能夠表 達真正的情緒,不再只是「討好」或「依賴」,而是邁出一步,走向成人自我狀態的獨立 與自信。 在諮商這條路上,我們會經歷從依賴 → 對抗依賴 → 獨立的心路歷程,每一步,都是勇 氣的展現,也是成長的證明。 下次如果你發現自己特別想依賴某個人或急著尋求答案,或許可以溫柔地提醒自己:「我 也有力量,能為自己做決定。」 3. 把情緒的遙控器拿回來 心情低落時,我們有時會忍不住想:「要不是他,我也不會這樣不開心,都是他害的!」 但責怪別人,其實是「小孩模式」在說話。當我們選擇走向成熟的自己,可以練習另一種 態度—負責。 責怪,會讓你把情緒的遙控器交到別人手上。 負責,則是把遙控器拿回來,告訴自己:「我可以選擇怎麼面對這件事。」 當然,這是需要練習的。 比如說,當同事在會議上打斷你,讓你很生氣: - 如果責怪:「他害我心情全毀。」 - 如果負責:「我很生氣沒錯,但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 人們常會站到一個十字路口上,左邊是「責怪」,右邊是「負責」。選擇負責,不容易, 但很有力量,因為你可以開始改變,奪回主控權。 【關於本書我還想告訴你】 1. 本書這幾年很紅,圖書館借閱也大排長龍,主要是它用「故事」和「對話」的方式, 把心理諮商的概念寫得親近又有趣;但也看到有些人覺得「不知道在紅什麼」,因為如果 平常對心理學沒特別涉獵,讀起來可能會覺得比較難投入,興趣缺缺。 2. 雖然本書常常會跟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閱讀筆記: https://www.facebo ok.com/share/p/1Bp6rvSVCR/ )一起提起,不過其實只是借用了角色個性和一點故事背 景,就算沒看過原作,閱讀本書也不會有影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9.34.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49621255.A.308.html
in09: 我倒是覺得如果對心理學有初步涉獵,會比較難投入這本書 06/11 14:57
a102740826: 是喔!是因為寫得太淺,還是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嗎? 06/11 16:17
EiryoWaga: 這本我只記住「四個項現」,「我好」、「我不好」、 06/11 18:08
EiryoWaga: 「你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在對人處事的時候, 06/11 18:09
Kroner: uc2功效 06/11 18:09
EiryoWaga: 會想想現在自己處在哪個項現 06/11 18:09
cowbaya: 因為太淺 06/11 23:35
daylight9157: 我比較推薦《也許你該找人談談》。 06/12 12:44
Chricey: 苦瓜胜肽 06/12 12:44
daylight9157: 《蛤蟆》這本受限於世界觀,代入感很差。 06/12 12:44
daylight9157: 而且結尾的套路也讓人覺得「這就是本童書」 06/12 12:44
daylight9157: 我的結論一樣是「我不知道這本在紅什麼」 06/12 12:45
Chricey: 維生素D 06/12 12:45
kkotokyo: 覺得沒深度。平常有看書習慣的,應該都沒什麼收穫 06/12 12:59
ahometsai: 但我覺得對猶豫要不要去諮商的人有一點幫助,當作是諮 06/13 15:39
ahometsai: 商科普 06/13 15:39
Kroner: 後生元 06/13 15:39
ahometsai: 比某募資諮商心得課程好太多了 06/13 15:39
yyqq999: 推這篇擷取的方式簡單易懂 06/13 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