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Qorqios: 是 06/19 15:27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BatasHJw/ 冏冏
他被罵翻,卻無庸置疑的,是現在還支持著出版業的救星...
前文已談過現在出版社多慘,台灣即便做到暢銷書作者,月收才剛破 1.6 萬。你就知道
全職作家有多猛,能做到 30 歲買台北市房的黃山料銷量有多猛。
現今時代書籍作者的挑戰,不單單只有維持銷量、穩定出書,還面臨著傳媒式微、大眾注
意力分散等等環境挑戰。
即使跟出版社簽約、把書交給出版社去出版,作者也不可能無事一身輕,以為只要把書寫
出來就大功告成了。
以作家黃山料為例,以溫暖療癒的文字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原因除了他個人的文采魅力,
不能忽視的是他在網路行銷的用心。
採取免費連載的方式,寫多少曝光多少,用文字、圖卡、影片的方式在網路擴散內容達成
「吸粉」效果,等到篇幅足夠成書後,持續預告書中內容做宣傳。
他的做法打破以往許多作者的框架,毫不吝惜把拿來販售的內容讓讀者「試讀」
我想他也十分清楚:
1. 不可能有讀者一字不漏地收到所有創作
2. 文字主打情緒價值,很多人即使讀過也願意買來收藏
對他來說,運用社群媒體把人氣槓桿到最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爭取一定比例的人願
意買書就足夠支撐起他的作家事業。
(以黃山料為例,不代表我為他作品背書,不過他的行銷是很值得所有作者借鑑參考的)
--
肯嘗新的作者紛紛加入拍片大軍或是積極跟新媒體合作,一些比較老牌的作者礙於臉面或
技術因素,不一定甘願過多的曝光自我,但至少也筆耕不輟地經營社群,有些人開啟了副
業,寫作之餘賣賣東西。
自媒體興起以後,傳統媒體越來越勢單力薄。
現在出版業能做到的不多,因為獲利萎縮、影響力受限,以往被認為十分有力的推廣管道
,例如實體簽書會、書店通路等等,漸漸成為現代年輕人多到數不清的活動中相對冷門的
選擇。
說來殘酷,但我認為趨勢若沒有太大變化、業者自己也不爭取轉型的話,總有一天出版社
將不再被作者所需要。
隨著電子書進一步普及,出版社庫存和通路的堡壘再次被打破,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被新媒
體取代乃至做得更好的時刻到來後,或許就是出版業消亡的時候了。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50313776.A.00E.html
※ 編輯: filmwalker (220.128.156.69 臺灣), 06/19/2025 14: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