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vinMoleaf (陸坡)
看板movie
標題[普雷]《集中營攝影師》用生命換的底片抗戰
時間Tue Apr 8 19:20:24 2025
決定性的證據,二戰納粹的惡行瞬間
即便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許多年,仍有許多需要釐清且完善的事項,尤其多半牽涉到國與
國之間,或是武器的狀況,在2024年陸續有潛艦殘骸、和失蹤軍人的遺骸被發現重新安葬
,其中多數為太平洋和南洋等海域被發現,並以美日兩方軍事為大多數,在日、美等地也
零星發現未爆彈而進行移除作業。
其中新照片的發現,更是幫助許多戰爭與歷史研究學者,更能了解這次人類戰役的全貌,
2024年,牛津大學的「他們的美好時光」計畫,公開了兩萬五千件二戰時期的照片和物品
,多數為士兵、戰俘、家庭的相關事務,提供豐富的二戰歷史資源。
這些資料有時候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重構戰爭,電影便是其一,西班牙電影《集中營
攝影師》,是以西班牙軍人-法蘭西斯科.博伊克斯在茂特豪森集中營擔任攝影師的經歷
改編,描述關押在集中營內的戰犯,試圖冒著生命危險保留在集中營內暴行的底片,作為
日後審判納粹的證據,並讓日後人們可以看到這殘忍與珍貴的歷史照片。
《集中營攝影師》是什麼電影?
2024年,台劇《聽海湧》帶出長期在台灣少被探討,日治時代「台籍戰俘監視員」這項在
太平洋戰爭中,台灣人參與二次世界戰爭的歷史,帶出即便以過去數十年,台灣這座島嶼
和國家依舊無法釐清的自我認同問題。
過去國民政府試圖抹去的日治記憶,如今台灣有許多人正慢慢拼湊回來所謂的過去台灣的
真相,真相往往有著真實與殘酷的雙面刃,不管好或壞,許多關於台灣的記憶,有時候還
需遠洋於美、日等地人士的書信照相保留,而得以完整,也讓我們越來越接近台灣這片土
地經歷過什麼的全貌。
而歐美也是如此,即便在二戰過去納粹惡行已是人盡皆知,但許多新的記憶和遺憾也逐漸
隨著歷史的發現被填滿,既便在2025年後,依舊有新的照片被發現和公開,例如:納粹在
1938至1945年間對猶太人和其他族裔人的大規模驅逐行動的照片、巴黎被納粹佔領時間的
秘密照片、納粹軍官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附近度假區休閒等照片,被公開與發現等。可見得
照片留存真相,在當時是個至關重要的存在。也因如此許多歷史可以讓我們後世了解到,
當年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性的教訓與慘狀。
西班牙電影《集中營攝影師》是以一位被納粹指派幫助攝影的戰犯攝影師,目的是為了拍
攝虛假的集中營樣貌,和戰犯紀錄。但戰犯攝影師卻秘密將這些底片留存,跟同伴試圖保
留這些納粹的惡行,試圖將這些真相公開在世人面前,並保留真實的樣貌。攝影師主角,
博伊克斯是真有其人,在戰後他秘密帶出並防止納粹銷毀的2000多張照片,在紐倫堡審判
中,成為西班牙人指控納粹軍人惡行的有利證據。
電影《集中營攝影師》除了參考軍人博伊克斯的照片與口訴外,也以作家-貝尼托.貝爾
梅霍所著《被驅逐到納粹集中營的西班牙人》、《茂特豪森的攝影師》等集中營研究資料
書籍,而架構出茂特豪森集中營與當時戰俘之間權力地位的樣貌。
包含戰犯是如何取得、藏匿和轉移照片,集中營的工作樣貌和屠殺等,電影都還原其樣貌
和納粹的殘酷。而電影許多場景畫面基本還原當時的照片,這些歷史照片,在西班牙內戰
記憶館可以找到原始資料,目前許多都在網路被公開。
《集中營攝影師》分析與延伸:
《集中營攝影師》主角博伊克斯.博伊克斯所在的茂特豪森集中營,殘酷等級不亞於世界
惡名昭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在奧地利境內建立最為殘酷的「懲罰型集中營」,並
以高死亡率、階級殘酷著稱。主要關押戰犯、知識分子與政治犯,犯人死亡率高達50%。
在歐美這個集中營被討論是因為它關押世界多國的政治犯、學者與異議人士,並且在醫療
和衛生健康甚至低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可以說是納粹為了慢性弄死知識份子所建立的監獄
。
電影內是直接以戰犯被帶往茂特豪森集中營作為開頭,在電影裡多次提到博伊克斯與其戰
犯朋友們,皆是西班牙共和黨員的事情。雖然故事並沒敘述太多關於西班牙共和黨的事情
,但這也跟博伊克斯為何在茂特豪森集中營有直接的原因。根據紀錄,博伊克斯會被送到
集中營是因為共和黨在西班牙內戰的失敗,也就是當時由蘇聯支持的共和軍與德國納粹支
撐的國民軍之間的角力,博伊克斯正是工和黨一方,而在戰役中潰敗流亡到法國的共和黨
員,與她同樣的人在當時被稱為「紅色西班牙流亡者。」
在之後法國被德國納粹佔領後,博伊克斯這群當時的共和黨員,理所當然就被納粹扔進了
,關押異議人士的茂特豪森集中營。並且當時西班牙政權不承認西班牙共和派這些人士的
國籍,這就是博伊克斯為何會在茂特豪森集中營的主要原因。可以算是補充電影《集中營
攝影師》的前面主角經歷。而博伊克斯為何會被選為納粹軍官的攝影助手,主要還是因為
他在青少年時期有擔任過照相館當學徒,而在當年攝影這件事,並不是人人都會、且要暗
房沖洗照片的技術,在當時需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
可以說當時有體力參與革命、又懂攝影的人在集中營是極為罕見,並且博伊克斯是一個可
以明辨政治、識字歸檔、又有警覺性的人。故他才可以在被選中擔任納粹攝影助理後方,
實施自己的攝影風險計,不過也因如此納粹許多在國際法庭上的謊言才可以被揭發。
不過博伊克斯在戰爭後,當時的西班牙政權拒絕接受他,並且在壯年期間就因病去世。有
一種說法是當時西班牙共和黨內的內鬥讓博伊克斯心灰意冷,但在集中營對抗納粹又讓他
再度展現革命的精神,故在事件過後,西班牙當時共和黨的分裂與背叛等事件,對他還是
備感衝擊。
《集中營攝影師》值得一看嗎?
這部電影算是很典型的批判納粹電影,並且觀眾可以大概猜得出,整部電影的故事結構、
劇本、還有要敘述與描繪的人事物。並且雖然收斂了許多血腥鏡頭,但電影中還是保留許
多關於文本與攝影照片上對茂特豪森集中營的殘酷描述,並且採用最一開始的小男孩作為
各個敘事點,可以說更加強電影的張力。
因為有詳細的文本、歷史紀錄等,電影描繪眾人的動機與細節都非常到位,對於不懂西班
牙政治和當時複雜的戰爭派系的觀眾,也算是可以投入電影情節之中。
整體來說《集中營攝影師》改編成一個類似反抗暴權的機中營英雄電影,我想可能是作為
後世對於博伊克斯的補償,在事件過後博伊克斯除了不被西班牙政府承認,成為無國籍人
士、也未被過去西班牙共和黨員善待,最後只能以攝影在法國居留維生過世,故這部電影
試圖將他英雄化與感性化.可能是一種後世對於這位反法西斯軍人的補償。後續現今西班
牙民主政府也為他設立紀念碑,並且在茂特豪森紀念館中設有他的攝影展廳,陳列他當時
的原始底片與照片。
不過也因這樣,這部《集中營攝影師》定位其實有點微妙,可以看出導演不想讓他成為單
純歌功頌德博伊克斯,而想讓電影變成更全面性地描繪,納粹在西板牙與當年在茂特豪森
集中營殞落的各方人士,但其結果變成只有描繪好茂特豪森集中營的背景與博伊克斯本人
,其他人物反而沒有妥善的刻畫,尤其在納粹反派的描繪與小男孩的成長線越發明顯,欠
缺關於惡的鋪成和成長世俗化的頓悟。但作為一個戰爭劇情片來說,並不太難懂的劇情和
那個與惡近距離的接觸,算是扣人心懸的有趣故事。
現實中博伊克斯的遭遇讓人可惜,電影裡戰爭的可怕也許能讓人再次記憶猶新。並且有意
思的是在找尋主角進入到集中營,西班牙內戰共和黨的潰敗,主要原因還是共產黨內部內
鬥背叛導致,反而輸給極權政府這點的諷刺性,這樣的劇本在現今還是隨處可見。
可以說《集中營攝影師》算是以西班牙的視角對於戰爭和集權的反思,如同日本、德國等
當初的軸心國,都在日後許多人對於自我當年軍國政府的撻伐與反思,並敘述關於和平與
種族,還有自由平等社會等敘述,雖然放在2018年《集中營攝影師》的劇本也是相當老套
,但歷史會重演,老套的故事也是時刻提醒,是否不該重蹈覆轍。
https://youtu.be/UDAnX3SNSeE
推 Rdkl1e9z : 看片名,跟粗曠派建築師頗類似,「二戰背景+專業人 04/08 22:29
→ Rdkl1e9z : 士」,感覺題材挖不完 04/08 22:29